过年的日记集锦5篇
一天将要结束了,我们一定有不少所感触的事情吧,需要认真地为此写一篇日记了。如何把日记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过年的日记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起过年的味道,可谓是酸甜苦辣,各种滋味齐全。时光流逝过快,记忆中童年的趣事已渐渐模糊,只依稀还记得儿时过年时,曾发生的一件趣事。
记得儿时过年的浓厚气息总是从父亲点燃炮竹的第一个声响开始的,每一次春节的到来,我们这些孩子甭提那股儿盼望的心情有多么急切了。长辈们乐呵呵地倚在大门的台阶上,东张西望着。可又曾知,他们心底儿所隐藏的那点儿喜迎新年的狡猾心情,却完完全全地被自己暴露出来了,粗糙的双手合插在衣兜中,偶尔也会从衣裤中拿出一点他们不舍得吃的,如糖果、花生之类的东西,合捧在掌心给我们一大群小孩子吃,可这些早已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通常,在过年之前还有一个叫“祭灶”的日子,这个像是新年到来的一个前奏。这一天,老老少少都不许懒床,而年货也要在这一天之前置备好。小孩子会学着大人们干活的样子,极其认真地打扫厨房。还记得儿时的“灶”可不像现在这个样子,是用土坯和石块砌成的,少了些煤气的味道,靠燃烧秸秆和稻草取热,整个灶台上黑黝黝的一片,在铁质的锅底儿上还会残留下许许多多的灰垢,这时爸要用铲子一点一点地清除。当煤油灯已渐渐变成记忆中的历史后,我们似乎还会时常记起他黢黑、满身垢污的外衣,在这一天爸会把厨房里的灯换成新的,说是对灶神的恭敬,以免引来明年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这一天,乡里还有一个不成俗的说法是:这一天全家人必须赶在子夜之前回家,不管你是身处异地,还是客居他乡,可此时春节快要到了,一家人团聚的时刻也要到了,倘若谁家的孩子不回来就是对老祖宗不恭敬,会狠狠遭到长辈们无情地指责,说是替老祖宗说话。
在春节之前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妈会给我们姊们几个试穿她亲手缝纳的布鞋。纳布鞋也是有讲究的,需要用浆糊涂抹在布上先晒干,再剪成鞋模子,而那时我们一家人穿的鞋全是我妈一针一线缝出来的,相比于如今的运动鞋,倒也结实许多。当各种品牌的运动鞋休闲鞋充斥在如今的大街小巷后,现在我们已经很难在看到那些曾经用一针一线纳满亲情的布鞋影子了,倒是增加不少你攀我比的名牌热。
春节那天,穿上新鞋,吃过小团圆饭后,便到了贴对联的时候了,记得有几年春节的对联还是我写的那!按着平仄对仗的关系,一笔一画我总能写得很好。
过年这一天,对于我们这些做孩子的最有趣的当数年夜饭之后的拜年了。
素常,会先去长辈家拜,然后放可随意去拜年。儿时的春节似乎年年都会下着大雪,在纷纷扬扬的年夜里,天气尽管是寒冷了点儿,可厚厚的棉衣下,我们的心却总是暖和的。七八个孩子会组成一群,每人手执一个小巧精致的灯笼,说是天黑路滑好照个亮光,可从远处看还真有点儿过年的气势呢!
我的灯笼是爸用竹篾亲手扎的,外面糊上彩纸,再拧上半圈儿铁丝。细心的家长还会请人在上面绘上八仙过海、夸布追日之类的图面,看起来特别好看。
那小小让烧着微弱亮光的灯笼,顺着儿时的阡陌,不觉又勾起了心底儿太多的故事,像汹涌地洪水般在不停的冲击着我们心灵的防线:如今的春节啊,少了些大雪纷飞的影子,像似无情的剥夺了寒冬的说话权一样,匆忙的人们冷冷清清,在电话里便传递了灯笼所带来的'温馨与亲情。年夜的大街小巷上已经很难再看到熙攘的人群里孩子们提着灯笼拜年的背影,被爱情冲昏了头的你你我我倒是倍感熟悉。
今天,回想着儿时过年的味道,又给了我这份久违的心境,是我顿悟:在拥挤的城市中,我们心灵深处要恪守住一块小小的心岸,让他成为你奔波忙碌之后的一个驿站。静下心来,慢慢的去品味,去感悟,打开尘封已久的记忆,轻轻地俯下身来,听听自己的心跳,放飞你自由的心绪……
这就是过年的味道,每每回忆起来,都令我们的心中感觉的温暖,和那甜滋滋的味道。我爱过年的味道!
一年中最幸福,最开心得事就末过于过年了,因为在除夕得那天,一家人才会坐下来,谈天说地好好聊聊,说说在一年中得收获,。
有句俗话说得好,“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妈妈在除夕前几天已经忙得不可开交,头头转了。一会儿去菜场买肉,一会儿在家包饺子,忙碌地准备着除夕那顿丰盛得晚餐。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八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目,总把新妆换旧符。
——王安石
在妈妈准备晚餐得时候,我们一刻也不闲着,买来几包鞭炮,叫来好朋友,在小区里噼呖啪啦放了起来,大伙都不讨厌这爆竹得声音,因为大伙认为这噼叭声能吓走“鬼神”图个喜庆,给来年带来好运。
终于等到了除夕那一刻,到处都是酒肉得香味,到处都是欢声笑语。窗外得爆竹声一刻都没停,烟光照得像白天那样。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到了23:50分,窗外天空中不停地绽放着一朵又一朵得灿烂得烟花,使黑夜更加美丽。“收红包了,收红包了!”我和弟弟都拿着几个鼓鼓得红包向爷爷奶奶、外婆外公道谢,老人得脸上都洋溢着节日得喜庆。
闹完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大年初一得景象与除夕那天完全不同,大家都出门拜年了。
俗话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我和爸爸妈妈也出门向乡下得爷爷奶奶拜年。
到了正月十五这个年就算过完了,各家都上班去了,学校也开学,过年也在这爆竹声、烟花和人们得笑声中告别了。
今年过年我摇身一变成为商人了,因为这次过年令我最难忘的事情不是放鞭炮,不是看冯小刚导演的春节晚会,不是吃团圆饭,而是帮忙卖炮。
孙丽红姐姐的表叔拿来一个旧报亭和一大堆烟火,所以叫我去帮忙卖。我和张丽红姐姐、张琪云一起卖。为了让更多人来买烟花,张丽红姐姐自己写了几幅对联送给买烟花的顾客,一开始,就有一个住在丽红姐姐家附近的邻居来买烟花,一下子买了800多,啊!真是开门红呀!可毕竟是雨天,人比较少,但为了吸引路人的注意,我们开始大声地叫卖:“买烟花喽”“烟花便宜卖喽”“买烟花送对联喽”,可还是没人来买。下午,来了一个年轻男子从路边经过,顺便来看了我们的烟花炮竹,我们脸上立刻浮现笑容,可最后这叔叔并没有买烟花。
今天我们虽然只做出了一笔生意,但通过今天做生意,让我明白了做生意是多么的辛苦,也让我明白了爸爸这么多年的操劳!
“来来来,吃饭了!”
看着这桌美味的佳肴,我们急着伸筷。“哎,别急,这可是年夜饭,每道菜都有讲究,自然要取名,取得好才能吃,否则。”大舅妈的这句话一下“挡住”了所有的筷子。我眼珠一转,瞄到那盘红烧鱼,不加思索的取了个名字:“鱼跃龙门,年年有鱼(余)”。“好好!是个好彩头!”小舅鼓着掌连声叫好。“我要说的都被你抢了,我说神马呀?”表弟在一边嘟囔着。“龙游四海!”表哥看着那盘清蒸螃蟹脱口而出。“嗯,不错不错。”大舅夸道。表弟急了,对着那碗鸡汤,结结巴巴的说道:“龙。龙飞凤舞!”我妈妈听了,拍手叫好。我和表哥不甘示弱,又报出一串与龙有关的菜名:龙腾虎跃、龙凤呈祥、龙争虎斗。“停!别乱取了,怎么‘望子成龙’也用上了?开饭吧!”“解放!”表弟夹起块肥肉就往嘴里塞。“我祝大家新春愉快、阖家欢乐、财源滚滚来!”我举起杯,以饮料代酒,向大家敬酒。表弟在一边,嘴中包着肥肉,“咕噜咕噜”不知在讲什么。我拿起筷子,敲了一下他的头,说:“祝你在新的一年里,不仅吃得好,学习也好。”表弟咽下嘴中的肥肉:“祝你考个好初中!”接着,全家人都举杯祝我考个好初中,一桌欢声笑语。
“咻————砰!”阵阵礼炮声将我们引出了家,引进了小院。礼花以天空为舞台,展现自己。有的如菊花,黄的像金有的像星,白的如银,有的像梨花,粉的像粉水晶;有的像流星,划破长空,有的像雪花,漫天飞扬,有的像雨点,散落人间。“看,那是‘步步登高’!”得,表弟又要取名了,我奉陪到底。“那是‘花开富贵’!”“那是‘生龙活虎’!”“那是‘百花齐放’!”“那是‘招财进宝’!”“那是‘一帆风顺’!”。火光映衬着所有人的笑靥,在那浓浓的火药味儿中,迎来了新的一年!那是浓浓的“年味儿”。
我的家乡在山东,那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地方。到了那里,如果你去集市上买东西,就会看见有卖小枣的。那小枣又脆又甜,非常可口。有时我赶集的时候看见有卖烤地瓜的,我都会买一个。还会买一些饼干和水果。
记得有一次,我和老爸老妈过年回老家。正好是一个集,在那里堵了车。过了二十多分钟还没有出去,我们就下了车赶集去了。
到了集市上一看,人山人海,好挤啊!不一会儿,我就看见了卖鞭炮的。我和老爸说:“老爸,给我买一些鞭炮吧!”然后我就挑了起来。我首先拿了几盒小摔鞭,往地上一仍就响。又拿了几把冲天吼,把它插在土上,点着就可飞到天上响。最后我又拿了两包一个头的小鞭炮。我把鞭炮买完了,又跟着老爸老妈给老人买东西了。老爸老妈给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买了一些保健品,给我三个姐姐买了一些礼物。还买了一些猪肉、羊肉、牛肉。买完了这些年货,又去了商场买衣服去了。我老爸买了一件皮衣。老妈买了一双鞋子。还给我爷爷买了一个手机。又给我买了一把美国出的M16的玩具枪。最后我的老妈说:“买了半天东西,我们都饿了,去吃点东西吧!”
吃完了,我们就又到了大公路上,打了一辆车回家了。
文档为doc格式